1990年12月,乔安娜·罗琳(Joanne Kathleen Rowling)的母亲因多发性硬化症去世。生活陷入低谷的她,渴望一个全新的环境来疗愈伤痛并继续写作。
于是,在1991年,27岁的罗琳离开爱丁堡前往葡萄牙波尔图,谋得一份夜间英语教师的工作。
这世上很多伟大的文学创作,似乎都始于一个失意却充满想象力的灵魂,与一座恰好能容纳所有幻想的城市的不期而遇。
展开剩余96%波尔图没有让罗琳失望,这座城市独特的氛围、建筑与文化,像一把钥匙,开启了她脑海中魔法世界的大门。
位于市中心的莱罗书店(Livraria Lello)开业于1906年,是波尔图与哈利·波特最著名的连接点。
这座新艺术风格书店,以其标志性的鲜红色螺旋楼梯、精美的木质雕刻和透光的彩绘玻璃天花板,征服了每一位来朝圣的哈利·波特迷。
罗琳曾是这里的常客,这座“书的圣殿”无疑为她构建霍格沃茨城堡那移动的楼梯、无尽的走廊和藏有禁书的图书馆提供了最直接的视觉灵感。
在波尔图老城区圣卡塔琳娜街(Santa Catarina)街上,开业于1921年的 Café Majestic 已经超过百年历史。
走进这里,巨大的水晶吊灯、墙上的威尼斯镜子和皮革卡座瞬间将你拉回上个世纪。
罗琳会点一杯便宜的咖啡,花费整个下午在此奋笔疾书,据说她就是在这里的大理石小桌上完成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初稿。
漫步在波尔图大学,你会看到许多学生至今仍穿着传统的黑色学术袍,从背后看,像极了行走在校园里的年轻巫师袍。
波尔图的时光并非全是玫瑰色的魔法梦,在这里,罗琳经历了人生的大喜与大悲。她结识了葡萄牙记者乔治·阿兰特斯,两人于1992年10月迅速结婚。
但这段婚姻短暂而动荡,并于1993年11月彻底破裂。彼时,罗琳的女儿杰西卡才刚刚出生几个月。1993年圣诞节,罗琳带着女儿离开了波尔图,回到了苏格兰爱丁堡。
这段在波尔图经历的痛苦与挣扎,也深刻地融入了她的创作。她笔下哈利·波特作为孤儿的孤独感、对爱与家庭的渴望,以及面对逆境时的韧性,都掺杂了她本人这段时期的真实情感体验。
然而,波尔图的魅力远不止于为一位作家提供灵感,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部值得深度品读的史诗。
如果说,有一个国家的名字源自一座城市,那么这座城市必定承载着超越想象的传奇。
波尔图的名字“Porto”正是葡萄牙 Portugal 的词源所在,源自罗马时代的 Portus Cale,意为“卡勒的港口”。
波尔图坐落于伊比利亚半岛西北部的杜罗河口,城市依山而建,从河岸到山顶落差超过60米。
这种地形造就了惊人的城市景观,彩色房屋像积木般层层堆叠,无数小巷和阶梯在建筑间蜿蜒穿梭,杜罗河在此变得宽阔平静,仿佛一面镜子倒映着两岸的风景。
1996年,波尔图历史中心与路易一世大桥及皮拉尔山修道院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在秋天造访波尔图,便是赴一场所有感官的盛宴,眼睛享受着建筑与自然的美景,舌头品尝着美酒与时令美食,耳朵聆听着法多音乐与秋叶沙沙。
阳光变得金黄而温柔,整座城市弥漫着葡萄采收后的发酵香气,等待懂它的旅人来细细品味。
世界遗产的精华
波尔图的天际线由克莱里戈斯教堂(Igreja dos Clérigos)的巴洛克塔楼主导,这座由意大利建筑师尼古拉·拿索尼(Nicolau Nasoni)设计于18世纪的教堂塔楼高76米,曾经是葡萄牙最高的建筑。
塔楼又名牧师塔(Torre dos Clérigos),在城市任何角落几乎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可以攀登225级狭窄的螺旋石阶到达塔顶,将波尔图红色的屋顶、蜿蜒的杜罗河和对岸的酒窖尽收眼底。
克莱里戈斯教堂本身同样是一座建筑瑰宝,外立面上布满了典型的巴洛克式雕刻装饰,这些元素虽然历经岁月,但仍能看出当年的华丽。
祭坛的装饰是内部的焦点,其设计同样出自拿索尼之手,采用了彩绘木雕和镀金工艺,是巴洛克与洛可可风格结合的典范。
证券交易所宫(Palácio da Bolsa)的所在地原本是圣方济各修道院(Convento de São Francisco)的一部分,但在1832年的一场大火中严重损毁。随后,葡萄牙玛丽二世女王将这片土地赠予波尔图的商业协会,用于建造一个商业交易所。
工程始于1842年,耗时近70年,直到1910年才全部完成,见证了新古典主义、新阿拉伯风格等多种艺术风格的融合与演变。
阿拉伯厅(Salão Árabe)是证券交易所宫最著名、最令人惊叹的空间,仿照西班牙阿尔罕布拉宫的摩尔风格,装饰着繁复的灰泥雕刻和金箔。
万国庭院(Pátio das Nações)是整座建筑的交通枢纽,巨大的玻璃穹顶覆盖的中庭,高达10米,四周回廊立有20根科林斯柱,象征与波尔图有贸易往来的20个国家。
皮拉尔山修道院(Mosteiro da Serra do Pilar),雄踞于加亚新城一侧的河岸山巅,最引人注目的特点在于其独特的圆形布局,这在葡萄牙的宗教建筑中极为罕见。
修道院曾作为军事要塞,见证了波尔图人民“从未被征服”(Invicta)的坚韧精神,如今它最重要的功能,是提供观赏波尔图全景的最佳视角。
里贝拉区(Cais da Ribeira)是波尔图的心脏,依偎着杜罗河的滨水长廊,是一个持续生活了数个世纪的社区。
两旁是密密麻麻的三四层高的老房子,外墙被漆成各种暖色调,漫步其中,可以感受这里生动的生活图景。
“立方体喷泉”坐落于里贝拉广场的西北角,是这片古老街区一个非常有趣的现代艺术点缀,也是人气超高的拍照点。
路易一世大桥(Ponte Dom Luís I)横跨杜罗河,北岸连接着波尔图的历史中心(里贝拉区),南岸连接着加亚新城(Vila Nova de Gaia)的酒窖区。这里是城市的绝对中心。
大桥的设计者是古斯塔夫·埃菲尔(Gustave Eiffel)的得力门生兼商业伙伴泰奥菲勒·塞里格(Théophile Seyrig),尽管并非埃菲尔直接设计,但大桥的钢铁拱结构有着经典的“埃菲尔风格”,既实用又极具美学冲击力。
大桥于1886年通车,当时是世界上最大的铁拱桥。其上层拱跨度达172米,下层拱跨度达174米,距河面高度分别为45米(上层)和10米(下层)。这些数据在当时是工程学的伟大成就。
无论是上层还是下层,大桥本身就是一个移动的观景台,它提供了观赏波尔图世界遗产景观的决定性视角。
蓝白交响曲
公元8世纪,摩尔人(北非的穆斯林)入侵并占领了伊比利亚半岛,将“在墙上贴彩色陶片”这种艺术形式带到了葡萄牙。到了16世纪大航海时代,葡萄牙人开辟了通往东方的航线,并直接从中国进口明朝的青花瓷。
这些白底蓝彩、绘有山水、花鸟、人物故事的瓷器在葡萄牙王室和贵族中引起了轰动,可以说是中国青花瓷定义了葡萄牙瓷砖画艺术(Azulejos)最经典的蓝白配色,
波尔图是体验葡萄牙瓷砖艺术的绝佳之地,整座城市就像一座巨大的瓷砖博物馆。
这些蓝白瓷不仅仅是装饰图案,更是“墙上的史诗”。
圣本托火车站(São Bento Station)被誉为“世界上最美火车站”,大厅墙壁覆盖着约两万块蓝白瓷砖,1916年由画家乔治·科拉索绘制。
这些瓷砖画描绘了交通运输史的重要场景和葡萄牙的历史事件,包括亨利王子的航海壮举和1140年阿方索·恩里克斯的战役。
波尔图大教堂(Porto Cathedral)内部的蓝白瓷砖主要覆盖在回廊的墙壁上,是在18世纪(约1729-1731年)由当时的一位重要建筑师桑托·席尔瓦主持修建的。
瓷砖画主题主要来源于《圣经》和天主教圣徒的生平,最著名的一组诗意地描绘了《圣经·旧约》中《雅歌》里的场景,比喻了基督与教会之间的爱。
灵魂教堂(Capela das Almas)的外立面几乎完全被蓝白瓷砖覆盖,这些瓷砖并非古老的遗存,而是在1929年贴上去的。
墙上共计覆盖了近16,000块瓷砖,描绘了圣方济各·亚西西和圣加大肋纳生平中的关键场景,在阳光下,图案显得格外醒目和庄严。
卡尔莫教堂(Igreja do Carmo)的侧立面是一整幅巨大的蓝白瓷壁画,完成于1912年。
壁画以华丽的洛可可风格描绘了圣母玛利亚加冕礼和卡尔莫山圣母会的创始场景,气势磅礴,细节极其精美。
圣伊尔德丰索教堂(Igreja de Santo Ildefonso) 位于繁华的 Batalha 广场,是进入老城区的一个重要地标。
教堂的立面和两个钟楼被约11,000块蓝白瓷覆盖,图案绘制于1932年,描绘了《圣经》中的场景以及圣伊尔德丰索的生平故事。
隐藏打卡点
麦当劳帝国咖啡馆(Café Imperial)被誉为“世界最美麦当劳”,前身是1936年开业的帝国咖啡馆,保留完好的新艺术风格装饰令人惊叹。
塞拉尔维斯当代艺术博物馆(Museu de Serralves)由蜚声国际的普利兹克奖得主葡萄牙建筑师阿尔瓦罗·西扎(Álvaro Siza Vieira) 设计,并于1999年对外开放。
建筑采用纯净的白色几何形体块,线条简洁利落,与周围绿色的自然环境形成柔和而强烈的对话。
水晶宫花园(Palácio de Cristal)是秋日里不可错过的秘境,虽然水晶宫已不复存在,但留下的花园依然是城市中最优美的绿地。
十月正是玫瑰园的盛花期,而孔雀园里散养的孔雀会在落叶铺就的小径上悠然踱步。站在花园边缘的观景台上,杜罗河与城市全景尽收眼底。
莫罗花园(Jardim do Morro)位于加亚新城一侧,是杜罗河南岸的山顶上的一片开阔绿地,地理位置决定了它拥有无可匹敌的视野。
夕阳西下时,整个城市被染成金色,对岸的灯火和大桥的轮廓更是浪漫至极。当地人和游客都喜欢坐在这里的草地上,听着街头艺人的音乐,喝着饮料,悠闲地等待日落,氛围非常 chill。
加亚缆车(Gaia Cable Car)是连接莫罗花园与河畔酒窖区的便捷方式,在约5分钟的行程中,你可以从空中以独一无二的视角俯瞰杜罗河。
经典的路线是:上午在波尔图老城游玩 -> 下午走过路易一世大桥到加亚新城 -> 参观酒窖品酒 -> 乘坐缆车上山 -> 在莫罗花园欣赏日落和夜景 -> 晚上从大桥步行或乘地铁返回。
半兔艺术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小众打卡点,一栋老建筑的外墙面被“撕开”了一道口子,露出了一只用回收材料拼贴而成的巨大兔子的一半身体,仿佛正要穿墙而过。
波尔图的有轨电车始建于1872年,如今保留了3条由古老电车运行的线路:1号线、18号线和22号线,仍以历史遗产的方式继续运营着。
其中1号线最受游客欢迎,沿途会经过里贝拉区、渔村区,木质的车厢、复古的仪表盘、叮当作响的铃声,乘坐它就像进行了一场时空穿越。
还可以乘坐传统的拉贝洛平底船(Rabelo Boat),这种曾经用来运输波特酒的船只如今成为游览杜罗河的最佳方式。
微醺之旅
对于全世界的葡萄酒爱好者来说,波尔图不啻为一座圣殿。这座城市以其名命名了一种享誉世界的佳酿——波特酒(Port Wine)。
这是一种“加强型葡萄酒”,在发酵过程中加入白兰地中止发酵,从而保留葡萄的天然甜味与更高酒精度,口感浓郁而层次丰富。
尽管世界上有不少国家生产加强葡萄酒,但唯有出自葡萄牙杜罗河谷、并于加亚新城陈酿的,才配被称为“波特酒”。
卡莲酒窖(Cálem)成立于1859年,是加亚新城地区少数几家将波特酒品鉴与法多(Fado)现场表演相结合的著名酒窖之一。
泰勒酒窖(Taylor's)创立于1692年,是历史最悠久的波特酒商之一,以其顶级年份波特(Vintage Port)而闻名。
可以跟随向导穿梭在橡木桶陈放室,了解波特酒的酿造工艺,品尝对比 Ruby 的果香和 Tawny 的坚果风味,体验生动的葡萄酒课程。
美食天堂
博良市场(Mercado do Bolhão)最早开放于1914年,所在建筑的历史可追溯到1837年,其本身就被列为“公共遗产”,在2018年至2022年间进行了大规模修复和现代化改造。
逛博良市场,是体验波尔图人真实日常生活的最佳方式,最好在上午去,那时最热闹,食材也最新鲜。你可以直接在地下美食广场解决午餐,品尝多种小吃。
“法国小女孩”三明治(Francesinha)是波尔图最具代表性的“罪恶”美食,通常包含多层面包,中间夹着牛排、火腿、葡萄牙香肠,有时还有烤肠,最后盖上一层融化奶酪,并淋上浓郁的、微辣的番茄啤酒酱汁。
一定要用刀叉吃,酱汁是灵魂,每家餐厅的酱汁配方都是最高机密,通常还会在酱汁里打一个煎蛋。
波尔图式炖杂碎(Tripas à Moda do Porto)历史悠久,是一道丰盛的炖菜,主要食材是牛肚,并加入各种白豆、香肠、猪肉和蔬菜一起长时间炖煮,汤汁浓郁。
传说在15世纪航海时代,波尔图人将船上所有好的肉都给了探险家亨利的船队,自己只留下内脏,从而发明了这道菜。
烤猪肩肉三明治(Sandes de Pernil)是简单却令人惊艳的美食,用脆皮面包夹着用大蒜和香料慢烤的、多汁的猪肩肉片,肉质极其鲜嫩,肉汁浸透面包,是当地人的最爱。
Casa Guedes 店因烤猪肩肉三明治而封神,通常还会加一份绵羊奶酪,味道的层次感瞬间提升。
葡式蛋挞(Pastel de Nata)虽然源自里斯本附近的贝伦区,但在波尔图同样无处不在。酥脆的酥皮包裹着香滑的蛋奶馅,撒上肉桂粉和糖粉,是必吃的甜点。
图片来源 葡萄牙国家旅游局 / 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欢迎随时骚扰小克定制师vx【 zd0991 】
发布于:浙江省曼雅配资-股票配资开户-配资平台官网-如何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