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原本计划于8月4日于纽约进行短暂停留,随即转机前往美国南部的拉达斯,之后再前往巴拉圭。然而,他并没有预料到,特朗普在得知赖清德的过境消息后,深感不安,担心此举可能会对中美谈判产生冲击。因此,他的放行令迟迟未能批准,导致台湾省的官员们如坐针毡,焦急万分,犹如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所措。
在这个关键时刻,赖清德的发言人对外表示,由于近期频繁的台风天气以及与美国之间的关税争端,赖清德的行程变得充满了不确定性,并强调一旦有明确消息会立刻发布。这番话一听便似乎是在推卸责任。其实这样的表述,实质上就是一个既不承诺时间,也不正面回应问题的“万能挡箭牌”。这也让人不禁联想到发言人内心的隐含意思:请不要逼我们,我们自己也是无能为力。白宫的犹豫不决,令台当局感到愈发不安,担心美方或许会为了达成与大陆的贸易协议,而牺牲台湾的利益。这其中的“利益”包括了之前承诺的军售案可能会被延迟或减缩,甚至完全沦为空谈,还有可能导致一些军事合作项目被搁置。此外,美国可能也会减少对台湾参与国际组织的支持,例如世卫大会,甚至建议台湾在对抗北京方面要更加低调,避免不必要的冲突。这些可能性都是现实存在的,毕竟美方当下的首要任务是处理中美之间的关税协定。 在7月28日,中美两国的经贸团队在瑞典斯德哥尔摩进行了经贸谈判。这是自特朗普发起关税战以来的第三轮谈判,主要讨论的内容包括关税战的延期时间、芬太尼相关问题,以及最具争议性的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的问题是否会引起美国的制裁。这一问题极其复杂,因为它不仅仅涉及中美经济,而且还关系到中美、俄罗斯以及美国在中东政策上的交集。可以认为,这一轮的谈判是双方互相试探的过程,而非最终结论的达成。双方都在测试各自的底线,为后续的“元首级别会谈”铺路。延长关税期限的可能性相当大,因为眼下全球经济的不稳定令美国不愿意主动制造麻烦。 至于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购买石油这个问题,如果美国真的对中国企业采取制裁,势必也会影响到自身的供应链。可以说,这场谈判并非单纯的经济交锋,而是未来一到两年国际关系走向的缩影。因此,在这个敏感时刻,美国并不希望赖清德的过境给谈判添乱。简言之,华盛顿此时更关心的是如何处理大局,避免小动作导致局势失控。值得注意的是,这并非台当局首次遭遇“放鸽子”的局面,实际上这表明了美台关系并非如同“坚若磐石”那样牢固,反而相当脆弱。每次在关键时刻台当局被晾在一旁,都会用各种理由来进行解释:不是天气问题就是行程调整,时而又归咎于美国的繁忙或是“技术原因”,但每一次事件背后透露出的事实是,台湾当局根本无法掌控华盛顿的节奏。 尽管双方在日常交流中总是不断强调彼此关系如同磐石般牢不可破,但一旦遇到重大的地缘政治事件,比如当前的中美经贸谈判,台湾的优先级往往会瞬间被调至后位。因此,不难看出台湾在美国大棋盘中始终只是一个可以替代的筹码。台当局自然明白这一点,但他们却不能直言,只能在心中默默理解,继续高声宣扬着“友谊万岁”以进行自我安慰。 发布于:天津市曼雅配资-股票配资开户-配资平台官网-如何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