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卖方研究员做到公募基金经理,华富基金的基金经理廖庆阳一路走来都在和创新药产业打交道。从医保政策推动到大额BD(商务拓展)交易出海,廖庆阳见证了中国创新药产业“十年磨一剑”的跨越式发展。
在第一轮创新药贝塔行情迅速爆发后,廖庆阳敏锐地将目光转向那些具备高成长潜质的“黑马”创新药公司。在他看来,很多“水下”的创新药企业近年来都在经历巨大转折,大额BD交易的出现,不仅意味着全球大型跨国制药公司对中国创新药产品的认可,更昭示着中国创新药资产估值重塑的道路还将继续。
创新药迭代周期迎来爆发
回顾这一轮创新药板块的行情,廖庆阳将今年2月至5月划分为第一波主升浪,5月以来划分为第二波主升浪。在他看来,当前第二波主升浪行情仍在持续。
“第一波行情主要源于医保政策的推动,创新药不仅可以由医保支付,商业保险也逐步覆盖。在此过程中,一些医药企业逐步有大额的BD项目出现,创新药在AI及机器人之后承接了市场的热点切换。而支撑起第二轮行情的因素,一是在以ASCO年会为代表的全球创新药学术会议上,中国大量优秀的创新药产品凭借出色的临床验证成果,获得了全球投资者的高度关注;二是全球大型跨国制药企业对国内创新药产品进行‘扫货式’抢购,大型BD交易浮出水面,正式开启了这一轮国内创新药资产的价值重估。”廖庆阳总结道。
在廖庆阳看来,BD交易爆发的原因,一方面是全球大型跨国制药公司专利药进入了快速迭代的“悬崖期”,另一方面是肿瘤等重大疾病的治疗方式正经历重大变革。在这样的迭代周期中,跨国公司发现,中国的创新药企业经过多年蛰伏,已经能生产出疗效显著的创新药产品,并且成本要远低于欧美的大型生物技术公司,工程师红利的释放使得中国创新药管线迅速扩围。因此,中国创新药企业开始在资本市场上得到广泛认可。
差异化挖掘黑马股机会
基于上述对中国创新药产业的充分剖析,廖庆阳在今年二季度开始重点聚焦创新药标的。尤其在第一波快速上涨的行情过后,深谙创新药产业脉络的廖庆阳在差异化布局上开始下功夫。
“我从做卖方研究员开始,一直研究的都是创新药产业,所以对行业动向始终保持密切关注,我也愿意在行业里不断‘翻石头’,希望尽量发挥自己的优势,在国内市场上发掘出更多具有高成长潜质的中小市值创新药企业,捕捉这些优质标的估值重塑的机会。”这也是廖庆阳作为医药基金经理的差异化特质所在。
经历了第一轮创新药的贝塔行情之后,廖庆阳坦言,现在再去持有那些大家配置较多的白马股,可能性价比不是那么高了,这些白马股与板块整体的调整相对趋同,而他更愿意把仓位切换到一些尚未被市场完全定价的黑马股上面,这对于平抑组合波动以及挖掘超额收益都有明显助益。
相比于其他的成长风格资产,在廖庆阳眼中,创新药有其独立的估值逻辑:“创新药不是看PE的,其估值是以远期产品销售峰值的现金流贴现来计算的。”虽然今年以来创新药板块的涨幅亮眼,但是廖庆阳注意到,从中期来看,国内的很多创新药公司已经有大的BD交易,目前市场只给予了首付款的溢价。未来随着产品研发及上市积极推进,商业化落地兑现,国内创新药资产估值重塑的进程有望延续。
创新药或将成为大周期行情
廖庆阳发现,国内创新药产业经过多年蛰伏后,很多“水下”的创新药公司都在经历巨大转折。
“以前,很多企业觉得自己坚持不下去了,但是某个产品有了突出的数据表现,吸引到了跨国制药企业的关注,谈判落地后,大额BD交易能够帮助这些企业重新站起来。目前,无论是欧美的大型跨国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还是VC机构,都在中国寻找这种优质的创新药产品,并在某些治疗领域寻找新的治疗方式。”基于产业背景的分析,廖庆阳预计,未来可能会有越来越多的国内创新药优质资产不断被市场挖掘出来。
在廖庆阳看来,首先,已有BD交易的创新药公司可能会不断更新产品进展;其次,越来越多拥有优质临床数据的“水下”创新药公司能够达到跨国制药企业的高标准,从竞争激烈的中国市场走向更加广阔的全球市场;此外,积极的临床数据意味着药品上市成功率同步提高;创新药临床适应症的不断拓展和治疗路径优化,使得创新药产品的销售峰值预期同步上升;优秀创新药公司新研发管线不断涌现,又将带来估值的进一步跃升。
综合判断下来,廖庆阳认为,创新药或将走进三年或更长时间维度的大周期行情。
近期,以CXO(医药研发生产外包服务商)为代表的细分板块迅速走高,虽然部分龙头公司出现了经营层面的拐点,但廖庆阳认为,这更多还是创新药之外的补涨行情。基于中期维度的判断以及对行情级别的把握,廖庆阳更倾向于聚焦创新药主线,围绕中小市值的创新药公司,通过持续寻找黑马股价值重估的机会,获得超额收益。
据悉,拟由廖庆阳管理的华富医疗创新混合发起式基金已于7月31日起发售。此次,新产品将投资范围拓宽至港股,根据资料,该基金投资组合中股票资产占基金资产的比例为60%-95%,并且投资于港股通标的比例不超过股票资产的50%。廖庆阳表示,新产品将根据市场情况,战略性配置A股与港股医药标的。
曼雅配资-股票配资开户-配资平台官网-如何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