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7日,由重庆市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重庆市人口和计划生育科学技术研究院联合主办的重庆市关工委第三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会举行,近200名来自各区县关工委、医疗机构、教育机构从事青少年心理健康相关工作人员参与培训,旨在进一步提升我市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水平。
▲培训会现场。
据了解,此次培训班主题是“以爱育人,健康成长”,课程涉及抑郁症、中学生睡眠健康干预策略、焦虑情绪识别与应对、网络成瘾、注意缺陷多动障碍规范化诊疗等内容。
市关工委心理成长关爱团团长、市人口计生研究院妇女儿童心理健康中心主任罗捷教授以《抑郁症发病机制与神经递质的关系》为题进行授课。他介绍,抑郁症产生的原因涉及精神、行为(生态)、遗传、物质(神经递质)等因素,神经递质的紊乱是很重要的机制,因此,医学干预包括药物、物理和心理治疗,使神经递质恢复常态,达到临床治愈目的。
▲罗捷教授。
“影响中学生睡眠质量的因素比较多,比如学业压力、电子产品使用、家庭环境等。”陆军特色医学中心主任医师李力在《中学生睡眠质量提升方案》中提醒,中学生应固定作息时间,每天尽量在相同的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是在周末也不要有太大的作息差异,以稳定生物钟。同时,控制午睡时间,避免白天长时间补觉,午睡时间控制在20-30分钟。在睡前1小时停止使用手机、电脑等电子设备,可以选择阅读纸质书籍等方式帮助放松。
市卫生健康委有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我市不断推动部门协作、完善服务链条,提升服务能力。目前,我市已建立18个部门参与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协作机制,已形成以三甲医院为技术支撑、区县级精卫中心和妇幼保健院为龙头、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为网底的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网络,为儿童青少年提供可及、规范、专业的心理健康诊疗服务。4年来,开展儿童心理等健康讲座2700余场次,覆盖70万余人次。
为积极应对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需求,今年初,市卫生健康委与市教委联合制定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促进行动方案,加强在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咨询服务、干预处置和技能培训等各环节的协作,提出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知识普及、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筛查评估、服务体系建设等三项行动,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长。
市人口计生研究院党委书记余奇介绍,今年初,该院作为市级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中心,承担了对口指导巴南、武隆、南川等7个区县的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工作的职能。当前,正全面推进中心职能落地见效,一方面开展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已形成专题报告;另一方面,充分发挥中心的辐射带动作用,全面推进对口区县的技术指导、专业培训及转会诊等核心工作,促进儿童青少年心理健康水平持续提升。下一步,将继续助力区县提升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能力,特别是危机干预能力;定期派专家深入基层开展技术指导和专业督导,做好技术支撑;为对口区县建立好绿色转诊通道,为医疗服务安全做好技术保障。
(受访单位供图)
曼雅配资-股票配资开户-配资平台官网-如何配资炒股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